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7日向东京电力公司发放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设施验收合格证。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朝着排污入海计划又强行迈进了一步。为了增加所谓“合理性”,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声称,日方排放氚的浓度标准,远远严于中韩等国。他还说,日方将依据“科学”观点作出解释。
核污染水就是核污染水,日方怎么编也改变不了这一本质。人们反对的是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从来没有反对核电厂正常运行排放。日方打着“伪科学”旗号混淆视听,那不妨就从科学角度来说一说,福岛核污染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到底有什么本质不同。
从来源上看,福岛核事故是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它产生的污染水来自于流经熔融损毁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水、地下水和雨水等,含有大量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核素。而世界各地核电厂的核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排水、化学排水、地面排水、淋浴洗衣排水等,属于正常运行排水。
来源的不同,决定了放射性核素种类的不同。日方一直强调对氚的净化处理能力可靠,但实际上,福岛核污染水中还有比氚危害性大得多的放射性核素。《国际锐评》向有关专家了解到,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包括氚、碳-14、钴-60、锶-90、碘-129等。其中,氚的半衰期约13年,碳-14的半衰期则超过5000年。相比之下,核电厂正常运行排放的水没有直接接触核燃料芯块。
更令人担忧的是,福岛核污染水中有这么多放射性核素,很多却没有有效的处理技术。根据日方自己公布的数据,它采用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约70%没有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再次净化处理。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日发布的评估报告也承认,ALPS“不能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而且,日方排污入海时间长达30年甚至更久,造成的环境灾难可能无法逆转。相比之下,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经处理、检测达标后有组织排放,而且排放量远低于规定值。
可见,日方拉谁来“背书”、编造怎样的说辞,都不能把核污染水变成正常水,也不能推卸掉将核扩散风险转嫁给全人类的责任。它想偷换概念来混淆视听,只会让自己更理亏;它打着“科学”旗号想为排污计划披上合理的外衣,结果站到科学的对立面。
“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绝不能被排放,留下干净的海洋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这是日本市民团体代表谷雅志的呼声。福岛县等地多个市民团体7日宣布,已有25.4万人签名反对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和韩国媒体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8成以上韩国民众不赞成日方排海。太平洋岛国、菲律宾、印尼、南非、秘鲁等国民众连日来也纷纷发声抗议。这说明,日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不得人心。
为了节省开支,日方把太平洋当成下水道,欠下的是一笔深重的“道义债”和“良知债”。它现在要做的,不是打着“伪科学”旗号混淆视听,而是真正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理核污染水。如果日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必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邵婉云】
近日,国内多地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月7日,经国家临床专家组会诊,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24岁男性、28岁男性和38岁男性。病例发现后,省、市、区(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3例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此前,在刚过去的6月份,我国北京、广州也监测到猴痘病例:
6月6日,北京通报近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什么是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据疾控部门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资料图:感染细胞中发现的猴痘颗粒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2.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3.猴痘的治疗方法: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4.猴痘的预防: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5.做好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猴痘与天花有何关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各地疾控、广州日报、人民日报、此前报道等
联系人:一分彩票官方app
手机:18403531375
电话:0736-21614577
邮箱:21614577@21cn.com
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火连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