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消费的“痛点”“堵点”,都应该努力消除、打通;利于提振消费的事,都应该协力做好。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会上表示,上半年居民消费持续恢复,但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相对偏弱、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针对制约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完善消费政策、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等四项重点工作。
促进消费既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也关系着更好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今年以来,围绕提振消费,从国家层面到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此番相关部门明确下阶段四大促消费重点工作,是在综合已有政策及当前消费状况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针对性部署。
其中,完善消费政策,主要是要围绕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如日前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就提出了包括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支持旧房装修等一系列措施。作为居民大宗消费内容之一,家居消费涵盖家具、家电、卫浴、装饰等一系列产品,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是重要的消费增长点。下半年是家居消费旺季,这份通知来得正是时候。
此外,稳定住房消费以及加快推进保交房工作,也有助于对家居消费形成更得力的底部支撑。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也还有较大的政策挖掘空间。
提振消费,一定不能忽视消费能力的提升。此次发布会强调,将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
这其实是促消费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归根结底,社会消费能力、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要提升社会消费能力,强化消费预期,稳就业就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提升消费能力,也要善于挖掘存量空间。比如,最近央行货币政策司相关负责人就谈道,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这被外界视为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一个重要信号。
众所周知,当前一部分存量购房者背负了较高的房贷利率,这不仅引发了提前还款潮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到了消费空间。而推进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便有望释放一部分被抑制的消费能力。对此,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还宜尽快给出更明确的社会预期。
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则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应该看到,当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消费品质、体验感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比如,时下的暑期旅游旺季,各地景区在接待游客上,就应该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游客关心的“痛点”问题,全力打造安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一个社会的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一定是多种因素综合塑造的结果。这决定了促消费也必须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弹好“协奏曲”。制约消费的“痛点”“堵点”,都应该努力消除、打通;利于提振消费的事,都应该协力做好。(来源:新京报) 【编辑:叶攀】
毕业求职季,标价一分钱的虚拟商品“好运喷雾”悄然走红。“喷雾”当然不是真的喷雾,更接近一个“在线许愿墙”,大家下单许愿“好运”,等到真拿到offer,就到商品评价区留言“还愿”。当然,没有人真把希望寄托在这种“玄学”上。求职辛苦,“买”个心理安慰,这届年轻人是懂自我疗愈的。
这让人联想到前阵子频繁在朋友圈刷到的虚拟商品 “爱因斯坦的脑子”,也是一分钱的象征性价格,号称功效是“智商+1”。谁都知道,一分钱肯定买不来智商增长,就是图个乐,大家分享下单截图的时候都可开心了。
乍一看,是不是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某种群体症候的投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很多忙着搞学业、搞事业的年轻人,时常面临难以言说的压力,喜欢把“情绪价值”四个字挂在嘴边,尝试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自己,获取更多正能量和正向激励。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今年社交平台上“多巴胺穿搭”火出天际,过去不少人看不入眼的高饱和配色,现在突然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多巴胺穿搭”的要义,正是通过把艳丽色彩穿在身上调动正面情绪。联系“多巴胺穿搭”的流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这些疏解情绪的虚拟商品或在线服务花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钱。看起来“没个正形”的虚拟商品或在线服务,甚至催生出名为“情绪消费”的消费趋势,在淘宝上颇为流行。
有时候你会忍不住感叹,有些商家的产品和服务真是脑洞清奇,卖的那些逗你开心的商品,你想都想不到。也有相对严肃些的,比如在线监督学习,在线“当树洞”倾听别人的烦恼,而且还真能做成生意。有个2002年出生的小伙子,拉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一起做“树洞”,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当一百多个人的“树洞”。
事实上,这类提供“情绪价值”的虚拟商品已经流行了好几年。还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夸夸群”吗?连60后作家马家辉都在淘宝下单过“夸夸”服务——那时候他在写小说,压力很大,每天被群里的陌生人夸一夸,就倍感振奋,信心满满地继续写下去。
这些年,“情绪消费”不时涌现“新故事”,一方面是自我疗愈的需求恒在,另一方面,也源自善于洞察细微需求的年轻创业者的创造。这些生意往往很“轻巧”,只消一个灵感,或者一点耐心。毕竟,寻求治愈感的消费者,需要的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脆弱瞬间能大哭一场,或者低落时能会心一笑。说白了,这些服务门槛不高,但需要用心观察、用心感受。
从既有报道看,在电商平台开店提供情绪服务的店主,多半是些思路活跃的年轻人,包括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或许也经历着与同龄人相似的烦恼和焦虑。开店经营“情绪价值生意”,也是这些从事“轻创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探寻自身出路的尝试:他们在平台上发现机会,发挥出这代人特有的优势,探索创新创业路径。同时,他们也是在和自己的消费者、服务对象相互疗愈,一起寻找自我调适的方式。
当然,自我和解只是第一步,生活中的难题,终究还得认真面对,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是有时候,咱真不需要过度担心年轻人“没正形”,一代人有一代人探索自我、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没准还能搞出点创新,创造出点小而美的价值。(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
联系人:一分彩票官方app
手机:18403531375
电话:0736-21614577
邮箱:21614577@21cn.com
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火连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