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樊中华)“2008年,我作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时说过的一段话:希望有一天聋人伙伴可以‘听到’,盲人伙伴可以‘看到’,肢体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出行,没想到今天再看一看,聋人朋友可以通过不同的智能方式获得更多信息;视障人士可以随时独自走出家门,办理事务、参与社交、共享美好世界……”
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邰丽华在视频演讲中通过手语翻译如是表示。她进一步设想,未来借助智能科技,肢残人士能依靠外骨骼机器人自由行走,将活动范围拓展到世界任何角落;精神障碍人士有望通过脑机接口接受精准诊疗,重启健康人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残障人士融入人群,无差别生活,而不是让世界包容他们,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
邰丽华指出,当前,智能科技已经广泛运用在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已可以代偿视听说等功能,大大扩展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智能科技进一步帮助残障人士打开创作空间,使之不因感官功能缺憾而被束缚了才华,能像健全人一样去探索兴趣与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残障人士对智能科技的需求较之普通人更加迫切、学习得更快、使用也更加频繁。在某些场景下,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残障人士生活学习工作的必需品,提升其生活品质、满足其个性需求、实现其人生价值,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在构建无障碍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邰丽华说,因此,智能科技有望成为中国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打造无障碍社会的“新基础设施”。
如何理解智能时代的无障碍社会?邰丽华指出,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能与其他人平等交流、彼此理解,比被照顾、被躲避更加重要。
“在很多时候,‘残障’本身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残疾人在全球总人口中占比约15%,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是‘隐形’的。由于交流、行动的不便,他们的生活半径十分局限,很少出现在公共空间,更鲜少与陌生人接触,”邰丽华说,“智能科技可帮助残障人士打破功能壁垒,构筑不同群体间无碍交流的基石,据此可进一步破除偏见、增进了解。”
在邰丽华看来,70余年来,中国的无障碍社会建设“软”“硬”并举,成果渐丰。一方面在法律制度层面对残障人士的平等发展权利不断予以保障。就在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正式实施,“这是保障残疾人与老年人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保障,这让我们无限欣喜又极其振奋。”
另一方面,中国在无障碍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形成规范体系并推进落实,例如在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为残疾人便利使用信息通信设备、获取互联网信息、操纵辅助装置等提供有效支撑,对残疾人信息消费也予以了优惠或补贴。
她同时建议,当前,随着残障人士对具有“代偿功能”的智能科技的要求越来越精准化,智能科技应持续下沉细分场景;此外,优质的通讯网络对于时刻依靠智能设备获取环境信息的残障人士而言十分重要,打造无障碍智能社会,无线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提升空间。
谈及智能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邰丽华表示,人类创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倚赖技术,又如何保持自己独立的创新创意,这对于将技术视为“功能补偿”或“功能延伸”的残障人士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她举例,近年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在探索使用高科技提升舞台和节目效果,创作演出了如冬残奥会的《冬残奥圆舞曲》、跨界融合作品《梦的守望》、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等,但“始终坚持不忘创作初心,用反复打磨、精心排演的舞蹈和音乐传递我们真实的心声与情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反映和升华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邰丽华说,“我们始终认为,在创作中,科技是锦上添花的手段,为作品的诠释增色,以人文为主旨,科技为润饰,这样人类的艺术之花方能千姿百态,常开不败。”(完) 【编辑:叶攀】
中新网拉萨7月8日电(赵延 顿旦旺姆)“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既实现了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升,也进一步探索了高原山地绿色发展新模式。”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7月4日至7月7日,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在拉萨举行,期间,以“智美雪域数迎新局”为主题的2023华为中国行·西藏数字论坛上,华为公司与新老客户、伙伴集聚一堂、共同分享华为的技术创新与实践积累,为助力拉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添一份力。
图为拉萨拉鲁湿地。 李林 摄
位于拉萨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645多米,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在涵养水源、补充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
邱恒介绍,在智慧林草管理运用上,从2021年开始,华为和拉鲁湿地展开了深度合作,将5G、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综合应用到生物多样性监测、防火监测预警和可视化平台等诸多环节,打造“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帮助湿地实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
图为拉萨拉鲁湿地。(无人机照片) 李林 摄
如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传统的监测方式往往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带上三脚架、望远镜以及纸和笔,对整个保护区进行分区同步调查,以减少重复计数,提高调查精度;未来,拉鲁湿地将借助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平台的建设,在提高调查精度的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湿地的整体情况,如遇危险情况,用一部手机就能快速进行上报。”邱恒介绍,保护区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中、小屏幕,随时随地监管水质资源、水污染等,用可视化的手段和智能监管平台进行提前预警和保护,同时在防火监测预警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拉萨拉鲁湿地。(无人机照片) 李林 摄
邱恒表示,除此之外,自2002年进入西藏以来,华为在助力数字西藏、智慧西藏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在数字人才生态建设上,华为在西藏积极成立信息产业联盟,促进自治区信息产业人才发展就业。2020年9月,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指导下,华为联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西藏电子信息产业产教融合联盟,致力于为西藏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华为联合西藏大学加快建设创新型ICT学院。此外,华为通过一年一度ICT人才双选会,每年为50+企业,300+ICT人才搭建高品质就业桥梁,快速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发展需求。
“在西藏、为西藏、兴西藏。”邱恒表示,未来,华为公司将持续统筹资源、深耕数字西藏建设,通过“科学技术+客户需求”的双轮驱动,携手客户、伙伴与西藏一起搭建数字桥梁跨越喜马拉雅,做数字时代的“架桥工”与“修路人”,与数字西藏勇攀高峰,同乘风、共远行。(完)
联系人:一分彩票官方app
手机:18403531375
电话:0736-21614577
邮箱:21614577@21cn.com
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火连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