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深处,身着传统服饰的布依族老人静坐村边,蹦蹦跳跳的孩童嬉戏玩耍,远处传来悠扬婉转的天籁之音让整个布依村庄醉了心。低吟,高唱,仿佛一声声发轫自布依族历史的音乐“脉搏”在跳动。在不时变换的曲调中,我们仿若看到了自古以来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迹,也感受到了其中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需要八位演奏者分持牛骨胡、葫芦琴、月琴、刺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这八种乐器围圈轮递弹奏说唱。它可以唱节日的欢乐,可以庆婚娶的幸福,也可以歌劳动的辛勤。最崇高的艺术往往来源于最实际的生活,勤劳淳朴的布依族人在耕作生活中种下了极具生命力的非遗之花,生生不息,绵延千年。它好似邻居间的闲叙,吟唱着布依族人民温暖生动的生活,又似丰收时的号子,标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有“声音活化石”之称的八音坐唱并没有固定唱词,却从遥远的北宋,历经上千年的漂流传唱至今,这离不开历代八音坐唱传人的积淀和传承。近年来,吴天玉、梁秀江等一批经典传唱人绵延着非遗音乐的温度,代表中国非遗走出黔西南,走向世界艺术舞台。只有一代代人接着唱下去,“八音坐唱”等一系列古老的非遗音乐的“音量”才会越来越大,“音韵”才会越发美妙。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八音坐唱如此,整个非遗音乐文化更是如此。音乐是流动的,其传承需要“活”起来。当下,嘻哈、民谣等流行音乐形式融入非遗之声,与非遗音乐逐渐形成了新的和声,在一系列综艺节目中我们听到越来越多来自民族的音乐,它们“高级又天然,先锋又民族”,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听感强、潮流范儿的非遗流行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少年,让他们享受其中,从而更乐于传播与传承。同时,借助新媒体等数字手段,非遗音乐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山沟沟里的“小众独唱”如今也成了朗朗上口的的“大众合唱”。
古老神秘的非遗音乐唤醒了我们深藏于心底的民族记忆,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心跳。这一声声吟唱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声音,它从先人的生活中被创造,同样也应该在当下的生活中由广大青少年接续传承。
策划:管真真 姚凌
文字:徐可心 路晴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各地农户在抓好早稻收割的同时,抢抓有利天气做好晚稻备耕各项工作。
在位于兴业县石南镇的水稻育秧大棚里,工人们正在育秧生产线上娴熟地操作。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上输送带,机器自动填入营养土、洒水、播种再覆土。一盘盘均匀播撒着种子的长方形育秧盘制作完成后,工人们再将其放到大棚内催芽,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广西兴业县南部水稻产业中心管理人员 陈杏:从6月份开始,我们已经接到晚稻育秧订单。目前为止,已经接了3000多亩(订单),这些订单主要是来自本地和周边县市区。
据了解,今年,兴业县晚稻种植面积预计为24.5万亩。当地加大科技兴农、科技助农力度,通过推广“工厂化”育秧,秧苗总体质量不断提升。
联系人:一分彩票官方app
手机:18403531375
电话:0736-21614577
邮箱:21614577@21cn.com
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火连坡镇